保險行業“低迷”,代理人2年減少331萬,行業轉型“新模式”初現
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方式,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經初現雛形了,到了如今,保險已然十分“成熟”了。無論是我們所擁有的社會保險或是商業保險,都是無形中對于個人的一種保障。
按理來說,經歷了“黑天鵝事件”,應該有越來越多的人,對不可抗力的意外保障有意識,保險行業的銷售應該也是持續走高的??墒聦嵣?,如今我國的保險行業面臨的卻是“低迷”的走勢,同時還有從業人員的大量流失。
保險代理人正在大量“流失”
就在年11月,關于保險代理人半年流失100萬的消息不脛而走,沖上熱搜,引發熱議。人們這才知道,年光是上半年,就有接近100萬的保險代理人離職,幾乎形成“離職潮”。
不過,其實不只是這半年,近兩年來代理人數量一直都是逐漸減少的狀態。2022年2月22日,北京商報獨家報道了關于銀保監會發布的從業人員執業通告。在該通報中明確顯示,到年末,我國登記在內的保險銷售僅僅只有641.9萬人。
而縱觀前2年,年末這一數量還有973萬人,而到了年末就減少到了842.8萬人,如今又只剩六百多萬人,2年直接下降了足足34%,減少331.1萬人。這無疑是在說明,全行業的保險代理人正在加速流失,這一點,即便是上市公司也難以避免。
根據年各大上市險企發布的半年報,人保壽險、中國人壽、新華保險、平安人壽等知名企業,個險銷售代理人數量同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,其中人保壽險的降幅更是達到了51.4%。
可見,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從事保險銷售這一職業了,而這樣的“離職潮”,也讓不少人感到疑惑,為什么人們都不干了?
行業低迷,待遇普通
要知道,保險代理人自從取消了相關資格證的考試后,代理人的數量就開始大幅上漲,而這一崗位似乎也成為了許多人的“退路”,畢竟在大家眼里,這是一個毫無從業門檻,而且可能還能做到年薪百萬的職業。
不過,這樣的認知如今看來似乎是錯誤的,畢竟保險從業人員的離職潮,就跟待遇普通,行業低迷有很大的關系。從數據上來看,如今整個保險行業都在持續“低迷”的狀態,全行業保費的增速逐年降低。
年,各大上市險企全年累計保費收入為8919億元,同比增速僅僅只有1%,業內人士表示,這是因為行業目前面臨著“轉型期”。換句話來說,按照從前那種模式銷售保險,慢慢行不通了。
于是許多險企也出現了為了節省成本而主動裁員的現象,而這,就是行業低迷的直接表現。當然,個人離職的也不在少數,畢竟保險代理人的薪資水平,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,能拿到年薪百萬的人,絕對不是遍地都是。
《年保險行業人力資源報告》統計數據顯示,絕大多數營銷員的年收入甚至沒有達到6萬元。綜合以上兩點來看,就能大概清楚離職潮的主要原因了。當然,保險行業“轉型”已經是未來趨勢了,因此,有業內人士表示,未來這一人數或許還將持續減少。
步入“獨代”模式
那么,這是不是意味著整個保險行業如今要“不行”了呢?實際上只要保險行業能從現在的固有模式中“轉型”,未來還是無限可期的。而且,如今保險的銷售,也不一定要入職保險公司,已經有了新的模式。
而這一新模式就是“獨立代理人”模式。所謂的獨立代理人,就是以個人身份銷售保險,而非以公司員工的形式銷售保險。如今,這一模式的發展已經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,未來這才是保險行業的新趨勢。
未來,或許在獨立代理人模式逐漸成熟后,國內的保險行業也將重獲生機,迸發新的光彩。至于保險從業人員的“離職潮”,我們可以這樣理解,從前行業內從業人員的暴增,導致從業者良莠不齊,保險業務投訴量也出現激增的事情。
而隨著政策監管的不斷發力,保險行業的轉型,從業人員將會更加規范執業,而且向專業化發展。未來這一職位也不再是低門檻,更不會作為人們的退路,變相來說,也是促進了行業的發展,同時也為保險購買人們帶來了更加健康、成熟的市場。
大家覺得賣保險算是好工作嗎?你們都買過保險嗎?歡迎在評論區內留言討論。
本文由(www.dar-elsafwa.com)轉載發布,不代表本平臺立場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下架刪稿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dar-elsafwa.com